南京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时间:2011-06-27 00:0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南京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落实市委市政府“三个发展”总体部署,推进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发展,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加快南京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重要支撑,特制定本战略纲要。 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 1、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城市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而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激发创新精神,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因此,必须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南京的核心战略之一。 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南京是全国重要的科教研发中心之一,具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全日制高等院校、各类研究与发展机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两院院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等科教资源在全国均处于优势地位,是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跨越发展的优势资源。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有利于充分释放资源能量,形成创新动力和合力,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成为推进南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提升城市发展软环境和建立诚信城市的现实需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优化我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软环境;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鼓励公平竞争,构建有序、诚信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形成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南京集聚效应,形成创新、创业优势;有利于形成商贸流通、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城市名牌效应,形成良好的国内国际形象。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4、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通过释放资源潜力、激发创新动力、形成保护合力、提升管理能力,着力实现两个提升(即:提升全民知识产权意识、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建设四个体系(即: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执法体系、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三个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分为前三年(2010—2012 年)近期目标和后三年(2013—2015 年)中期目标。前三年,巩固基础,优化环境,使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后三年,在全社会基本形成知识产权文化,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评价指数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总量 2012 年分别达到21000 件和 9000 件;2015 年分别达到 35000 件和14000 件,年均增长 15%。百亿元 GDP 发明专利申请量保持全省领先。 ——专利授权总量和发明专利授权总量 2012 年分别达到9000 件和 3000 件;2015 年分别达到 14000 件和 5000 件,年均增长 15%。百亿元 GDP 发明专利授权量保持全省领先。 ——商标申请量年均增长 5000 件,到 2012 年驰名商标达到 56 件,江苏省著名商标达到 280 件;2015 年驰名商标达到76 件,江苏省著名商标达到 396 件。 ——版权登记量 2012 年达到 30000 件,其中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到 5000 件;2015 年达到 50000 件,其中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到 8500 件。 ——专利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实现产业化 2012 年达到500 项;2015 年达到 1000 项。 ——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2012 年达到 100 家,年申请百件专利以上企业达 30 家;2015 年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达到 400 家,年申请百件专利以上企业达 50 家。 ——每年转移专利技术成果 100 项,实施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 100 项。 ——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 2012 年达到 10 家;2015 年达到 20 家。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全民知识产权意识,营造知识产权文化环境 6、提升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全面提升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知识的认知度,每年通过组织 4·26 世界知识产权日和中国专利周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使知识产权深入人心,全社会特别是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 7、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发展壮大更广泛的创新群体,激发更旺盛的创新热情,增强熟练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使知识产权文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提升优势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鼓励知识产权转化和运用 8、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以四大支柱产业、 9、实施“专利强企”行动计划。贯彻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加快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主体地位形成。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运用知识产权能力,形成核心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推动更多的“南京制造”成为“南京创造”。 10、推进产学研专利技术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实施专利技术交易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建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基地,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11、加快专利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依托我市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等开发园区,围绕建设麒麟生态科技园、模范马路创新街区,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突出主导产业,高度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大、品牌影响广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 12、实施技术标准和品牌战略。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和行业协会主导制订国际标准、联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以我市为优势的技术标准核心高地。积极创建一批中国和省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 (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夯实知识产权发展基础 13、完善地方知识产权法规和政策体系。制定并出台《南 14、完善市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定期研究工作、上报信息、统计数据,加强联合执法。建立健全市、区(县)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明确机构和职能,实现机构、人员、制度、经费“四落实”。 15、建立重大项目和展会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在全市重大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等重大经济活动过程中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防止在重大项目投资、企业合资、企业购并、技术引进等经济活动中发生侵犯知识产权现象和知识产权滥用行为,防范投资决策失误和无形资产流失,提升南京的国内和国际形象。建立全市各类展会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加强对参展方展品和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现场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 16、建立产业行业协会知识产权工作协调机制。发挥产业行业协会作用,重点加强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协调,建立产业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 (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营造经济建设与发展良好环境 17、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建立协助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技术专家库,为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等提供参考。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简化救济程序,推行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判“三审合一”机制,提高审判和执行能力。 18、加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加大海关执法力度,有效运用海关知识产权备案、执法系统和风险管理手段,强化知识产权边境执法,不断提高对进出境侵权商品的查获率,制止侵权货物进出境,促进对外贸易中自主知识产权健康发展,提高出口品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19、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出台《专利行政执法办法》,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以市、区(县) 20、加强商贸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以新街口商圈、湖南路商圈、珠江路电子一条街、太平南路珠宝一条街、大明路汽配一条街等商贸流通区域知识产权管理,进一步推进商贸企业开展“正版正货”承诺活动,强化商贸区知识产权保护。 (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21、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积极发展知识产权代理、评估、鉴定、咨询、诉讼等中介服务机构,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立南京市专利代理人协会,规范专利代理市场秩序,促进专利代理事业健康发展。 22、建设和完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市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事业单位三级专利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立行业知识产权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构建技术先进、功能完备、资源共享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分析专业系统,促进企业在研发、出口、引进、诉讼等过程中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深层次利用。 23、建设和完善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完善中心硬件和虚拟交易平台建设,鼓励各类知识产权通过交易中心进行技术转移和转化,推动专利技术和项目常设性和专业性的展示和交易。研究制定知识产权交易补贴、税收减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相关政策,加快培育专利技术交易市场服务体系,推进南京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向区域性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发展。 (六)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24、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全民知识产权培训。在机关公务员培训中增加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在各级教育系统中推行知识产权教育,增设相应课程,提高知识产权能力。在基础教育中推行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在职业技能教育中加强知识产权素质培养;在高等教育中设立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强化知识产权教育。鼓励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活动。 25、实施知识产权人才“百千万”工程。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熟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了解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和工作者。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水平、较好职业道德的知识产权代理人。继续推进知识产权工程师职称评定工作。到 2015 年,培育 100 名知识产权高层专业人员、1000名知识产权工程师和 10000 名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 26、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支持在宁高校建立知识产权学院,在全市认定一批知识产权培训和实习基地,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机制。 四、战略措施 27、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每年不少于一次研究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发挥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的作用,加强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各区县、政府各相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列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议事日程,认真落实。 28、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专利专项资金扶持力度,用于资助知识产权创造,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支持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实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法律援助,扶持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人才培养,知识产权平台建设和专项奖励等。 29、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和评估。建立知识产权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实行目标管理。在本战略实施的第三年,由政府部门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中期评估,为实施第二阶段知识产权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30、加强国内外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家、省对外交流的知识产权合作项目和相关活动。市政府每年以《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形式向海内外发布南京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地区和对口支援地区的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 |